徐子君
沉埋的粵菜檔案 + 趙藻華廣州食譜 The Buried Archive of Cantonese American Cooking and Chinese Cook Book by Chu Chor Wah
沉埋的粵菜檔案 + 趙藻華廣州食譜 The Buried Archive of Cantonese American Cooking and Chinese Cook Book by Chu Chor Wah
Couldn't load pickup availability
Share
當今天大部分人認為美國中菜只是「雜碎」(Chop suey)和廉價外賣店,卻原來在北美,中菜發展曾有一個小盛世。滿漢全席中的熊掌菜式,在香港幾近失傳的名菜如琵琶燕窩、鳳舞瑞群等,竟在彼岸異地,有過奇蹟般的一段燦爛日子。作者3年來由一本食譜帶領,橫跨美國東西岸,走遍新會、香港、紐約。從美國國家檔案館、華人博物館,以及餐廳後人的口述歷史中,拼貼出近100年前當地華人的生活狀況。
.
目錄
A Recipe Book Unburied
2 移民代價
The Cost of Coming
3 烹飪是解決之道
Cooking Was the Way Through
4消失但未被遺忘
What Disappears, What Remains
5家族味覺因緣
The Family Thread

Editorial Reviews
導讀
粵菜資料所缺的一頁
我們現存流通於世的中菜食譜,較古老的,可追溯到清朝的《隨園食單》和清末民初的《美味求真》,然後一躍到50年代由陳榮撰寫的《入廚三十年》和特級校對陳夢因所著的《食經》。
由民國到50年代,觀乎香港到中國,中菜食譜的出版幾乎一片空白。原因易見,那數十年,中國政局不穩,戰爭未停;人人活在不安中,生死愛恨不由人,如何談文化傳承;出版自是一件奢侈事。
陳榮在50至60年代著有6套飲食書,《入廚三十年》、《中國點心》、《家庭食譜》、《漢饌大全》、《烹飪指南》、《飲食經》,當中最廣為人知的《入廚三十年》,再版多次,一直流傳至今。當年移民海外的香港人,不少要到中餐廳當廚工,學得一門廚藝,能在當地站穩陣腳。陳榮曾當飲食導師,在各大烹飪學校開班授課,因此《入廚三十年》所記錄的,以實用為主,務求簡單易明,讓人盡快掌握。
陳夢因(1910-1997)是資深報人,著名飲食評論家,曾任《星島日報》總編輯。1951年開始寫「食經」專欄,後結集成書。《食經》多年來無數次再版,有一套10冊、5冊、2冊,三個版本。《食經》記下了不少粵菜食譜,亦有談生於魚米鄉的南方人吃喝之習慣,是研究中菜重要的書籍。
只是粵菜博大精深,要了解前人做菜之精細,大戶人家所辦的華宴,酒家筵席的排場,以至當年上菜次序、菜式編制到每道菜的步驟材料,我們的資料都似有所缺,只能靠一些塘西風月口述歷史,零散的酒家菜牌,瞎子摸象,估算當年的繁華錦簇。
特別是民國到50年代,那片空白,似乎無法填補。
想不到缺失的一頁,有可能在美國尋回。
About the Author
徐子君
畢業於加州大學柏克萊藝術及歷史系。
曾任記者、矽谷社交媒體公司產品經理。
創意製作人及公共歷史工作者,創辦YouTube頻道《The American Chinese Food Show》。現以紀錄片(《Chicago Cafe》、《Elegy to the Last Raw Fish Salad》)、寫作與展覽等多元形式,記錄華人在美國餐館背後的故事。
Product details
-
Publication
字字研究所
-
Author
徐子君
-
Language
Traditional Chinese 繁體中文
Lexile:
-
Pages
272
-
ISBN-13
9789887078166